归档

重读共和国史 19 阳谋:基层政区中的整风与反右 曹树基

上传日期:20140208
主要人物:毛泽东
提及事件:大饥荒、反右运动、整风运动、文化大革命、文革、改革开放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呢?用沈志华教授的话讲,因为”过去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不能相信的”。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2004到2009年间陆续开讲的《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是很有影响力的尝试。受邀做讲座的几位教授都是国内在中国当代史研究方面很有影响、也很有成果的史学家,其中像沈志华教授是著名的自由学者,韩钢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卜伟华教授则长期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等。

讲座主题:
阳谋: 基层政区中的整风与反右 (An Open Scheme – the Rectification and Anti-Rightists Movement Viewed from a County)

讲座日期:
2008年12月5日

讲座提要:
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系列讲座.
摘要: 1)引蛇出洞:鸣放的内容与过程; 2)逼蛇出洞:一个亲历者的回忆; 3)自愿出洞:自我牺牲的鸣放者; 4)向党交心与诛心。
Abstract: 1) Drawing a snake from its hole: the agenda and process of the “airing of views”; 2) Hounding a snake out of its hole: recalling of a firsthand experience; 3) A voluntary snake out of its hole: a self-sacrificed victim of “airing of views”; 4) The mind opened to the Party turning out to be a target of penetrating criticism.
时间: 77分

主讲人简介:
曹树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为谭其骧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为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社会史学会理事,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移民史与中国人口史;环境史与疾病史;社会经济史;中国近现代史,著有《中国人口史》等。

重读共和国史 14卜伟华 第二讲:文革中的武斗

上传日期:20140207
主要人物:毛泽东、林彪、毛主席、毛、吴天石、周恩来
提及事件:文革、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社会主义改造、四清运动、四人帮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呢?用沈志华教授的话讲,因为”过去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不能相信的”。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2004到2009年间陆续开讲的《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是很有影响力的尝试。受邀做讲座的几位教授都是国内在中国当代史研究方面很有影响、也很有成果的史学家,其中像沈志华教授是著名的自由学者,韩钢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卜伟华教授则长期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等。

讲座主题:
「文革」中的武斗 (Resort to Violence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讲座日期:
2006年09月17日

讲座提要: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Re-reading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cture Series (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
摘要: 红衞兵和武斗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一环,对整个运动有举足重的影响。是谁牵起武斗,当中武斗是否己超过发起者的预计呢?红衞 兵代表的不止是一群热血的学生,其中当中也有不同的路线,不同的分类。讲者卜伟华先生尝试透过不少珍贵的历史文件,回首这一段沈重的历史,阐释文革对今天的影响。
时间: 93分

主讲人简介:
卜伟华,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曾编辑多种中共党史资料丛书,合著有《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五十年》等书; 也是最早从事文革研究的学者,发表过《红卫兵运动与“文革”前的学校教育》、《清华附中红卫兵成立始末》、《北京红卫兵运动大事记 》等论文多篇。

重读共和国史 05林蕴晖 第二讲:三年自然灾害

上传日期:20140206
主要人物:毛泽东、刘少奇
提及事件:大跃进、大饥荒、信阳事件、夹边沟事件、庐山会议、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呢?用沈志华教授的话讲,因为”过去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不能相信的”。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2004到2009年间陆续开讲的《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是很有影响力的尝试。受邀做讲座的几位教授都是国内在中国当代史研究方面很有影响、也很有成果的史学家,其中像沈志华教授是著名的自由学者,韩钢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卜伟华教授则长期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等。

讲座主题:
三年困难: 共和国的第一场灾难 (Three Years of Difficulty: The First Disaster of the PRC)

讲座日期:
2006年02月15日

讲座提要: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Re-reading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cture Series (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
摘要: 1959-1961年,中国发生三年饥荒,是共和国的第一场灾荒。是次讲座将讨论对三年困难非正常人数死亡人数的不同统计;大灾荒形成的原因;当时农村危局何以未能即时反映,以及挽救农村危局的努力和局限。
时间: 89分

主讲人简介:
林蕴晖,1932年12月出生,江苏省丹阳市人。国防大学政工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总编辑。
林蕴晖是国内著名的党史专家。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先后在军事学院、军政大学、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从事党史资料和教学工作,是当时对党史资料最为熟悉的学者之一。林蕴晖是原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编的27册大型《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21册的主编,这是国内篇幅最大、学术界广为引用的一部资料书。80年代以来,他把研究重心转到建国后,是头七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1949—1989年的中国》套书中,林蕴晖是其中《凯歌行进的时期》的主要撰稿人。1985年以后,为适应国防大学培训军队高级干部的需要,林蕴晖同王年一、丛进、高化民、萧冬连一起,开始注重于建国以来党的社会主义战略的研究,后由林蕴晖主编出版了《风雨兼程———新中国四十年发展战略的演变》,开拓了一条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战略层次研究党史的新路子,以发挥党史鉴往知今的作用。近年来林蕴晖还注意把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放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局中作比较研究,发表过《八大探索在矛盾中起步》、《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论新式资本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与对国际共运经验的总结》、《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卡达尔主政匈牙利改革的教训———兼评中共十四大的意义》、《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毛泽东的探索》等一批有影响的论文。林蕴晖治学严谨,不囿于成说,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在建国后头七年的研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如他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同七届二中全会的思路相比较是一种“战略转轨”的观点,自成一说,颇受学术界注意。1995年,林蕴晖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聘为特约研究员,参加胡绳、龚育之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中1949—1956年时段的编写和统稿工作。尽管已经退休,林蕴晖教授的学术生涯更加丰富多彩,思想更加活跃,著述不辍,成果丰富。

重读共和国史 04林蕴晖 第一讲:五八年大跃进

上传日期:20140206
主要人物: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老人家、斯大林、陈云
提及事件:大跃进、社会主义改造、莫斯科会议、南宁会议、成都会议、北戴河会议、人民公社、大饥荒、庐山会议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呢?用沈志华教授的话讲,因为”过去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不能相信的”。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2004到2009年间陆续开讲的《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是很有影响力的尝试。受邀做讲座的几位教授都是国内在中国当代史研究方面很有影响、也很有成果的史学家,其中像沈志华教授是著名的自由学者,韩钢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卜伟华教授则长期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等。

讲座主题:
大跃进: 超英赶美与共产主义乌托邦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he Communist Utopia)

讲座日期:
2006年02月10日

讲座提要: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Re-reading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cture Series (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
摘要: 大跃进运动,以超英赶美为口号。是次讲座将探讨毛泽东赶超战略的由来、运动期间中共党内高层思想的统一;并讨论大跃进运动中的群众心态:抱著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初期是积极参与或顺从,中期有所怀疑,但并没有反抗。尤其是对高产「卫星」,人们更是抱著既信又不信的态度,故此讲座中亦将论及人们对高产「卫星」的反应。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正是孕育大跃进这种乌托邦思想的经济基础,讲座中亦将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厚影响。
时间: 87分

主讲人简介:
林蕴晖,1932年12月出生,江苏省丹阳市人。国防大学政工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总编辑。
林蕴晖是国内著名的党史专家。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先后在军事学院、军政大学、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从事党史资料和教学工作,是当时对党史资料最为熟悉的学者之一。林蕴晖是原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编的27册大型《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21册的主编,这是国内篇幅最大、学术界广为引用的一部资料书。80年代以来,他把研究重心转到建国后,是头七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1949—1989年的中国》套书中,林蕴晖是其中《凯歌行进的时期》的主要撰稿人。1985年以后,为适应国防大学培训军队高级干部的需要,林蕴晖同王年一、丛进、高化民、萧冬连一起,开始注重于建国以来党的社会主义战略的研究,后由林蕴晖主编出版了《风雨兼程———新中国四十年发展战略的演变》,开拓了一条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战略层次研究党史的新路子,以发挥党史鉴往知今的作用。近年来林蕴晖还注意把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放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全局中作比较研究,发表过《八大探索在矛盾中起步》、《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中解放出来》、《论新式资本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与对国际共运经验的总结》、《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观念的更新》、《卡达尔主政匈牙利改革的教训———兼评中共十四大的意义》、《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毛泽东的探索》等一批有影响的论文。林蕴晖治学严谨,不囿于成说,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在建国后头七年的研究中有不少独到见解,如他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同七届二中全会的思路相比较是一种“战略转轨”的观点,自成一说,颇受学术界注意。1995年,林蕴晖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聘为特约研究员,参加胡绳、龚育之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中1949—1956年时段的编写和统稿工作。尽管已经退休,林蕴晖教授的学术生涯更加丰富多彩,思想更加活跃,著述不辍,成果丰富。

重读共和国史 02沈志华 第二讲:朝鲜战争

上传日期:20140206
主要人物:沈志华、毛泽东、毛、斯大林、李承晚、麦克阿瑟、金日成
提及事件:朝鲜战争、中苏同盟条约、莫斯科会议、二战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呢?用沈志华教授的话讲,因为”过去看到的东西几乎都是不能相信的”。香港科技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在2004到2009年间陆续开讲的《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是很有影响力的尝试。受邀做讲座的几位教授都是国内在中国当代史研究方面很有影响、也很有成果的史学家,其中像沈志华教授是著名的自由学者,韩钢教授是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卜伟华教授则长期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等。

讲座主题:
中国出兵朝鲜: 共和国的第一次战争 (China Sends Troops to Korea: The First War of the Republic)

讲座日期:
2005年11月28日

讲座提要: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座系列。
Re-reading the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ecture Series (Center for Cultural Studies)
摘要: 中国出兵朝鲜,标志著共和国的第一次战争,此次讲座将探讨个中端倪。就初衷而言,中国既不愿朝鲜在当时爆发一场战争,更未曾想成为这场战争的主角。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出兵朝鲜作战是迫不得已的。但战争爆发后,在毛泽东的战略思考中,一是美国派兵侵入了台湾海峡,此举极大地刺激了毛泽东的民族感情;二是中国的近邻和同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兄弟党陷入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不能见死不救;三是美国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家门口,一旦美军占据了鸭绿江对岸,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乃至整个国家安全就将直接处于美国的威胁之下。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决心出兵抗美援朝又是必然的选择。
时间: 82分

主讲人简介:
沈志华,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大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史学会理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兼职研究员、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专程沈志华沈志华到俄罗斯和美国搜集俄国解密档案,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在沈志华家里,专门腾出两个房间,搁放搜集到的两万多件档案,“在苏联冷战史这方面,我的档案全国最全。”他不无自豪地说。许多人做博士论文,专程到沈志华家查找资料,甚至韩国、美国等地的学者都远道而来求助。中国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
沈教授以其勤奋、执著和对历史的挚爱书写了中国史学界的传奇,现如今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冷战史学界的一面旗帜,甚至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